[内容提要] 为了更加准确、及时和全面掌握司法统计数据,司法统计平台信息化势在必行。本文就法院司法统计如何借助法院案件信息管理平台提高司法统计质量进行探讨,并提出了要实现司法统计平台信息化所采取的措施。
司法统计工作对及时、准确和全面掌握审判工作进展情况,提高司法决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能充分、客观、全地地反映人民法院在审判执行案件过程中发挥的职能作用,展示人民法院在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依法调节各类民商事关系,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司法统计在法院工作中如此重要,怎样才能提高司法统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充分利用案件信息管理系统这个平台是必由之路。
在当今的信息化、大数据时代,司法统计平台信息化是必然趋势,通过大力推进司法统计平台的信息化建设,才能提高司法活动各要素的数据化程度和水平。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全州两级法院实现了三级法院局域网的互联互通,为法院案件信息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从实践看,由于应用环节等方面的原因,现用的案件信息管理系统与司法统计存在脱节的现象,案件系统信息录入信息不及时、不正确,加之司法统计数据的人为因素,造成两者数据不一致,给司法统计数据的应用和权威性造成了不良影响。法院要真正做到司法统计平台信息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是基层法院。对此笔者对我州法院的司法统计工作现状进行了调研,就司法统计如何借助案件信息这个平台提高统计质量,如何利用司法统计数据提高案件信息系统中数据的及时性和完整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思考。抛砖引玉,以使我州仍至我省法院司法统计工作更快更好的发展。
一、海南两级法院司法统计平台信息化现状
从2014年始,海南中院按照最高法院和青海高院部署,把案件信息的补录补正工作作为“信息化深度应用年”活动的抓手和推进案件信息管理大练兵的平台,坚持“大数据、大格局、大服务”的理念,积极推进全州法院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工作,逐步实现信息系统对法院各项工作的全覆盖。推进案件流程管理系统的应用,对案件的立案、扣除审限、延长审限、结案、归档五大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实时管理、实时督促,使审判管理工作可视化、便捷化。海南法院结合司法审判实际,加强技术人员队伍的培养,为法院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提供人才保障。在省法院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督导下,海南两级法院的司法统计报表从2015年1月开始,全部使用案件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司法统计模块自动生成。
二、司法统计工作和案件信息管理平台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司法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在司法统计实践中,仍然存在统计数据错报、漏报现象。司法统计贵在真实。做好法院工作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底数清、数字准,保证决策和对工作的评价实事求是,这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我州两级法院司法统计报表从今年开始,全部使用案件管理系统中的司法统计模块自动生成。由于各部门不能及时录入案件信息或信息录入不全面、不正确,统计期生成的报表数据与实际收结案数据以及许多和案件有关的信息项数据不一致。中院统计部门一再要求基层法院必须与各部门进行核对,调整无误后汇总上报,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司法统计数据仍然有错报、漏报现象。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司法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受到质疑。
2、现有的司法统计指标的上报不能满足决策需求。2002年修改的司法统计指标体系基本上涵盖了案件审理各个环节,适应对审判工作进行科学、规范管理的要求。但这些指标,对基层法院来说基本能满足要求,对中级以上法院来说,现行的司法统计指标体系还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司法统计数据是逐级上报的,这就造成了越往上越是数据的量化,上级法院掌握不了详情。如刑事案件中的抢劫案件,基层法院可以在判决书中写明抢劫类型,如入室抢劫、持械抢劫等,而上报报表中只知是抢劫。又如,近年来高发的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在报表中是根本看不到具体案件数和拖欠的工资数额。中级以上法院只能从统计报表中选出部分需要的统计指标,大多数指标无法从统计报表中得到。而这些数据恰恰是中级以上法院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如需这些数据,只能另行统计,逐级上报。从而可以看出,司法统计上报的信息量必须增加。
3、统计人员不稳定, 统计工作不能正常衔接。根据最高法院的要求,各级法院都要配备专职统计人员,而在人才储备和人员队伍均不足的基层法院中,仅个别法院配备了专职人员,90%的基层法院司法统计人员为兼职,甚至有个别基层法院由聘用人员做司法统计工作,统计人员流动性相对较大,致使司法统计工作不能正常衔接,导致司法统计数据无法及时统计和及时上报。 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司法统计工作顺利开展,严重影响了司法统计数据的时效性和完整性。
(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我州法院案件信息管理系统虽然应用了很多年,但全面应用是从2014年初才开始的。作为司法统计平台的案件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的好不好,直接影响着司法统计数据的质量。在实践中,案件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网上办案习惯还没有形成。调查发现,部分法官没有形成利用案件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上办案的习惯,不能同步开展网上办案,只是在结案后让网管员或书记员代录案件信息,个别岁数大一点的审判人员根本不用电脑,最终造成案件信息不同步、录入错误、超审限等现象发生,严重影响审判流程信息同步公开,并造成司法统计报表采集的案件信息不一致,甚至错误。
2、网络版司法统计模块有待进一步改进。我省法院系统使用的案件管理系统正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之中。在应用中发现,在自动生成司法统计报表时,有的数据不能自动提取,还需手工进行调整。
3、系统中生成的司法统计台账数据与生成的统计报表数据不一致,立庭立案后案件流转到审判庭,庭长在没有分案前,生成的报表中采集不到这些案件的收案信息。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升级的版本中改进和完善。
4、办案用电脑管理服务不到位。我州基层法院的网管员都身兼数职,没有时间和精力专职网络服务工作,因而造成网络管理工作不到位,存在网络不通、审判人员使用的电脑内网系统瘫痪停用等问题,对网上办案软硬件服务有待加强。
三、对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提高司法统计质量和应用水平,必须要借助案件信息管理系统这个平台,解决好案件信息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是解决司法统计工作问题的关键。
(一)以顶层设计案件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只有以案件信息管理系统为司法统计信息采集的基础渠道,才能促进行为、信息、数据高度一致,才能促成业务流、信息流、管理流有机结合,才能形成人民法院的大数据。只有顶层设计为原则、个别对接为补充,才能保证标准统一、促进数据客观正确,才能减少重复建设、降低开发和升级成本。
(二)同步建设全省乃至全国法院司法信息数据中心。要推动司法信息数据的“大数据”应用,仅有信息采集系统是不够的,必须配套建设可以集中存储、加工、应用司法信息有“大仓库”、“大工厂”、“大平台”,还要引入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等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提升对海量数据挖掘分析的效率和水平。
(三)强化司法统计信息化应用需求为主导。案件信息管理系统的业务流程和应用功能设计,要最大限度满足高效便捷采集、分析、应用信息的需要,确保需求、技术、应用高度融合。要加大信息智能提取、自动校验、多元检索的技术投入,最大程度地降低相关工作时间成本。后台数据库的架构要充分适应信息标准频繁扩展、修订等需要,并为后续个性化开发留有余地。
(四)要突出职责一体,推进司法统计工作规范化。在以后的司法统计工作中,统计任务将会越来越繁重,统计要求也将越来高,司法统计人员已不仅仅是完成上报统计报表,还要对法院工作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积累和提供统计资料,实行统计监督,为审判工作和法院各项管理工作服务。因此,为保证法院统计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应严格按照《人民法院司法统计信息管理规定》、《人民法院司法统计工作监督检查规定》、《人民法院司法统计工作职责》的要求,安排工作责任心和工作能力强的人员从事司法统计工作,保持司法统计队伍相对稳定,强化岗位职能,突出职责一体。加强司法统计人员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提高其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保证上报数字质量,确保司法统计工作稳步推进,为法院的审判管理和上级法院决策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真正达到监督和指导法院各项审判工作的目的。
(五)要加强司法统计工作物质保障。严格按照智能化建设的要求,大力加强办公自动化建设,不断完善法院审判流程网络化管理,达到司法统计分析处理高速化、通信传输网络化、信息贮存数字化的“三化”的目的,努力建成能够宏观调控、高效规范、管理严密的统计分析信息自动化系统,用严格规范的制度来保证该系统的正常运行。要保证司法统计人员配备相应的电脑、打印机和传输系统,尽量做到基层法院的统计报表及时传输到上级法院,以保证司法统计数据及时上报和数据安全,切实改善司法统计工作的条件和设施。
(六)司法统计人员专业化。随着统计软件的不断升级,设计功能不断增多,对统计人员的专业知识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司法统计人员一方面要加强计算机知识的学习,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熟悉计算机的结构、性能及软件的数据结构,做到能够熟练应用统计软件、安装软件、设置打印机和传输上报数据,对非硬件性故障能及时处理。加强司法统计知识的学习,掌握统计工作的内在规律,认真分析统计数据,积极主动提供统计信息,对最高法院下发的审判流程与司法统计的图书资料,更要认真学习,熟悉掌握,切实提高司法统计人员对案件流程管理系统的驾驭能力。只有建立一支比较稳定、高素质、高效率的统计队伍,才能适应新指标体系的运作要求,充分发挥统计工作信息、咨询、监督职能作用。